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机构】 2016-03-19本文已影响
人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
1 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因此,理性地审视和思考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用它们的意识形态来西化中国,大搞和平演变,而且它们在某些国家已经达到目的,在中国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强加给中国;他们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美其名为“普世价值”,竭力在中国“布道”,企图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面对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御资本主义各种腐朽落后思想侵蚀的能力,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1.2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客观需要
现代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目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向上、积极、健康、务实的发展态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发展;他们比较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渴望创造业绩,实现自我价值。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渗透、大学生自身成长因素等影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以至出现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多样、多层、不稳定的状况。一些人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扭曲、公德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强、政治意识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大量存在。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价值主流地位,推动其在高校的广泛传播接受,使其转变为广大高校学子自觉的价值追求,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1.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未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人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如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民族兴衰。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十分关注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尤其关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三个倡导”的提出,明确回答了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培育什么样的当代“青年”这一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乃至相互冲突的社会转型期,部分社会成员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大学生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恪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2 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价值选择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转化过程。为此,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 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大学生价值认知能力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同样如此。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行为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重点。因此,要鼓励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其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往往采用灌输、说教方式,内容相对枯燥,手段相对单一,很难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应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演讲、辩论、讲座、讨论、情景再现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和探索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是要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接受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沟通和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便利化的特征,变“教”为“导”,变灌输为讨论,变理论讲授为结合实践研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疑释解惑,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并能在实践中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引导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与学生相关的利益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略了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导致了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弱化,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变得无所适从、左右摇摆。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达到入耳、入脑、入心。这就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围绕社会现实和大学生需要寻找教育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对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做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增强理论感召力、亲和力,使学生在不断受益的过程中坚信并形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的主力军,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高校应加大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高校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主流或者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耐心向学生进行有效传授和教化,并用其引领学生成才。二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水平,不断增强说服力,吸引力;三要强化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大学生,为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和榜样。
2.2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大学生价值认同度
1、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浓厚的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蕴涵的魅力,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电视、标语、板报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思想渗透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舆论强势;校园网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教育网页加大相关知识的渗透和宣讲;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通过QQ、短信、网上论坛、师生在线交流、微博、微信等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的范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传播接受。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演讲辩论、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形势报告等,多渠道、多方面的为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使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净化校园精神环境,增长大学生才干、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和榜样的力量。正确地选准一个榜样就等于是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应该在学生中大张旗鼓地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给予赞扬和褒奖,并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那些积极健康、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人和事,用真实感人的典型报道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调动广大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使正能量不断扩大。
2.3 注重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1、高校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导、组织、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更需要努力践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由价值选择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转化过程。大学生普遍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能力往往与市场和社会需要存在差距,在价值认知上重感性轻理性,看问题带有片面性。大学生只有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然后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和情感,再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最终形成持久稳定的价值观,并成为自觉行动。因此,在校内,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参加勤工俭学、义务劳动服务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加全面认识、理解社会,更加直接体验到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
2、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参加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能让青年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亲身感受到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及面临的新问题,促使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思考现实,更加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接受,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知与行真正统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关文章:
1.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000字
2.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章
【教育机构】图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