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逻辑思维>正文

音乐教学中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以下是OMG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音乐教学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所应遵循的教条。 教育乃立国之本,门类齐全、科学系统。音乐学科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不可或缺,有关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评价学习了很多,学习理论的同时当然也不能忘记和实践相结合。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注重培养教师的逻辑性思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运用逻辑性思维进行教学,也就是利用事物因果关系达到教学目的。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一切教学手段与方法用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关系连接起来,以形成音乐教学中的逻辑关系.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逻辑性思维首先需要确定与建立正确的逻辑目的,即教学总体目的和教学阶段目的。这是进行逻辑性教学的关键,也是理顺逻辑性教学思路的前提,形成逻辑性教学思维的各个环节都将围绕逻辑目的展开。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过程以分阶段实施为方式,以逻辑关系为内在发展动力,完成知识循序渐进的累积。教学阶段目的是完成教学总体目的的细化,包括学年目的、学期目的及课时目的。建立逻辑性教学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以教学总体目的为指导,教学阶段目的为具体任务的分层次性递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蕴涵着整体逻辑中的逻辑细分、逻辑渗透与逻辑拓展,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多角度透视,重要环节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备课思路、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课件的使用和课堂探究活动中。

  一、备课思路的逻辑性

  教师课前备课思路将引导教师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进行课堂内容设计以及对教学辅助材料和方法进行筛选与选择。逻辑性教学思维要求教师具有缜密的备课思路,尤其需要了解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梳理教材内容时。要建立局部体现整体、局部联系整体、局部完成整体的教学意识,对教学内容做逻辑细分,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材全学年的教学重点,最好对此学科整个教学阶段的教材进行了解。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应对本教学阶段教材内容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如果能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读,更有利于教师的整体知识积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各阶段必然存在阶段性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包括技能、音乐理论知识、文化与相关联系等多方面内容,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设定及选择也势必具有着不同时段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性。如人教社新课标教材一年级教材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中涉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教学;二年级教材中开始引入音高、唱名的教。教师了解了一年级和二年级教材设计的重点,才会有针对性地将节奏和唱名教学进行联系,设计铺垫环节和拓展环节,才能对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进一步巩固以及向下一知识点的过渡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尤其可以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时段的教学深度进行掌控,形成连续性的逻辑教学思路,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逻辑建造。

  其次,教师应对每一课时进行细致备课,在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基础上,完成教材局部教学。局部教学中,教师依然要以逻辑关系为教学主线,对本课时的课堂内容进行设计。要细分课堂时间的每一分钟,设置课堂节奏,使教学内容能一气呵成并起伏叠置,形成教学陈诉阶段、思考阶段、兴奋阶段及教学总结阶段等。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排列这些教学阶段的顺序,营造不同风格课堂气氛,完成各环节的紧密链接。

  二、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课堂的层次性与课堂内容组织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学语言完成。语言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体,它具有的直接性、描述性、感染性决定了语言是教师传达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具有逻辑关系的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与运用直接显现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具有引导学生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的作用,合理运用语言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语言需要避免随意性,教师的每一个语句、每一个词汇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对语言进行整理,设置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和教学内容的引导,要使语言具有承接性,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模式.可以以几种方式建立符合逻辑思维的教学语言:

  1.以逻辑推理意识为指导,利用语言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学会通过语言培养推理能力,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如利用音乐学科知识与生活其他内容进行比较或比喻,对学生形成思维上的逻辑暗示。 2.发挥语言的描绘性和感染性,渲染课堂气氛,建立逻辑性思维空间。使学生情景交融,尤其要设置与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在有高度和深度的思想指导下,促动学生思考,并进行相关知识的逻辑拓展。

  3.通过师生语言交流,完成课堂内容的逻辑分析与思考。运用线性及线性横向扩展的逻辑思维方式,控制师生交流内容,细致分析课堂内容,并对其展开关联性探讨,开阔学生视野。

  如果有必要,教师可准备精美细致的教学讲稿,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并逐步纠正和改进逻辑环节的失衡与可操作性。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逻辑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开始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形象,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面临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当今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使用过多,从而冲击教学主题的现象;多媒体使用过滥,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多是由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缺少逻辑性而引起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适当使用需要逻辑性教学思维进行指导,使多媒体课件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实效与魅力。

  多媒体课件使用是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的教学因素。如果教师确定在课堂中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他务必要对所使用的课件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进行设置。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使其体现出逻辑性教学思维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要与课堂节奏相配合。课堂节奏是教师通过逻辑方式设立的教学环节,而多媒体可以给予教学内容以支持和解释.因此,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要极其明确,与课堂内容紧密吻合,应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和多角度呈示。

  2.多媒体课件使用中要运用逻辑思考能力对内容进行筛选.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过多的材料堆积,造成课堂资源浪费。 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并对表现此主题思想的手法与方式进行设计.其后,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逻辑分析与逻辑联系,确定相关内容的选择点,并在选择点上筛选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材料应用在课件制作中。以此保证多媒体课件简洁、准确又涵盖量丰富,使学生能够在逻辑分析基础上建立联想性记忆,完成课堂内容学习。

  3.多媒体课件使用需要"三位一体"原则,也是一种隐性逻辑关系的体现。所谓"三位一体"原则,是指图像、音响与文字的整体结合,所体现的教学内容代表着三者之间的隐性逻辑关系。

  图像、音响代表着对人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文字则可以以两种形式出现:静态文字和动态文字。静态文字指以字幕形式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方式,通过文字与图片的配合,对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诠释;动态文字应用以语音方式完成,例如教师为多媒体配解说,并同步讲解等。 “三位一体”提供了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精心挑选的教学背景(图片、flash、影片片段、记录片等)、音响背景(音乐、音效等)、文字(静态文字、动态文字)的紧密配合,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四、课堂探究活动的逻辑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手段,也是使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途径。"新课标"出台后,课堂教学活动,如探究性活动成为教学的一大特点.如何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具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以逻辑性思维进行指导,运用逻辑学意识建立课堂教学活动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课堂教学活动设置首先就应体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为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设置了体现课堂精神的课堂活动.需要明确此类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内容与活动之间的因果、拓展关系,环环相扣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包括明确活动意图,提出活动解决的问题,采用何种活动方式等.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对与其具有逻辑关系的内容展开动态设计。 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逻辑性思考方式:

  1.反思。反思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概念,对事物及自身行为进行内省,以总结经验。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可以加入反思环节或设计反思性类型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 也可以设立阶段性反思练习及学生交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回顾,要求学生有明确反思目标并形成独立见解。

  2.换位思维。换位思维是逻辑性思维的一种延伸形式,换位包含内容换位、人物角色换位、场景换位.在课堂活动设置中,可以大胆运用假设与想象,激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对情感进行体验和探索,并通过情景交融与场景换位对比,感受更多的人文情感与文化内涵。 换位思维具有着多方面的触角。它以逻辑性思维为主线,但又对其不断进行调整与对置,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联系与延伸。 总体说来,逻辑性教学思维既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线性梳理,也是对学生形成缜密思维方式的引导。逻辑性教学思维还需要大量援引逻辑学相关概念,以及逻辑学中认识客观事物的意识和方式。所以,我认为逻辑性教学思维,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应予以大力提倡!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将会有助于音乐教学观念的根本革新,最终将音乐教育导向科学化、现代化、艺术化的方向迈进!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错不了学习网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