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逻辑思维>正文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以下是OMG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吵,却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这就说明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又要“训练”,而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教学大纲这一精神。现就低年级计算教学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从想到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什么方法,使教学符合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

  1.通过比较,训练数学语言。如果学生对概念之间区别弄不清楚,就一定会出现模糊不清,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有意识地误读题目,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异同,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教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时,先让学生练习。

  1+2=3 2+3=5

  2+1=3 3+2=5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发现了什么规律?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组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两道题加数位置换了,得数一样。然后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新知识,就把班级学生分成两部分,前面一半脸朝后和后面一半脸对脸坐,老师一手拿5根小棒,一手拿一根小棒,让两边学生列式,他们列出算式刚好相反。这时提问:“为什么你们(两边)列出的算式不同呢?”学生讨论: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语言表达得正确,说明学生概念已经理解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问“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学生会抢着回答:1+4=4+1,2+4=4+2……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2.通过观察,训练数学语言。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如教学第一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让学生观察教师图中标明什么,要求什么,然后用三句话口述成应用题,理解题意后再指几名学生口述图意,这样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理解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习解答应用题做了准备。

  3.创设情景,训练数学语言。如在讲第三册中第48页第一题时,先启发学生边看图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人,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看每一块翘翘板上坐几个人?共有几个翘翘板?写出算式4×2=8,再看看,每一头坐几个人?一共有几头?写出算式2×4=8。再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得出: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一过程是把数量关系转化成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成数学概念。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以后遇到两个不同的一位数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二、结合计算方法的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重难点是计算方法的教学,如何结合计算方法教学适当发展学生的逻辑,教学前要分析内容中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

  1、结合对比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让学生操作计算34+2和34+20的结果,再叙述操作过程,分析题中数的特点,归纳综合得出口算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总结出口算方法。这样对比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培养初步比较、分析、综合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

  2、结合法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在教完34+28和46+24两道题后,进行总结笔算加法的法则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说:你觉得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出笔算加法的法则,这样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法则的理解能力就进一步加强了,从而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错不了学习网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