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习方法】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人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
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二、应会知识点
1、感受器:指传入神经的末梢。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2、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3、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4、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5、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神经系统(或神经元细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动物和人体内,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兴奋的“发源地”。
7、兴奋:简单地说,兴奋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
8、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9、膜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
Na+快速内流,K+快速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0、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
11、动作电位:指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膜电位外负内正的变化。
12、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胞体;树突——树突。
13、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
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经系统:
⑴、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
①、大脑:即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④、下丘脑:有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
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枢
⑵、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1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大脑的皮层,有140亿神经元,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1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
⑴、法国学者沃泰默(Wertherimer)发现:
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够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断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国科学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根据沃泰默发现假设:
盐酸引起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实验:
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
②、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③、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脑
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
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
(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
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相关的文章
【生物学习方法】图文推荐
网友评论
- 上一篇: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高一生物的高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