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正文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

【课前预习】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一)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开始也进行了预习,但很难坚持。有些孩子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还有的觉得预习太难了,所以放弃了预习。我认为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规律,掌握和了解教师下一节课上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例如,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上到‘reading’部分时,学生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当是:1.要解决生词的拼写和读音2.熟读短文和对话3.对短文和对话的大意有所了解4.完成一定的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通过听录音,跟录音拼读单词和词组,跟录音拼读短文和对话,解决语音语调问题。查辞典,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大意,对照题目去阅读,力争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五.预习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则更加重要。

  就拿英语来说吧,新教材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所学内容。这四个方面教学课堂安排结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根据教学要求和结构,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听录音,力求听得懂,即使听不懂,也要听懂句子的读音。基本上达到能模仿录音的程度,然后再跟录音朗读。接着再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心阅读,努力掌握其大意。例如我们在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首先要听录音,解决生词和词组的读音和拼写。接着听录音,模仿录音,达到能阅读Reading部分内容的程度,最后借助所学词汇和辞典,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其大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正是预习的必要性所在。对照目标,找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最后,可以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同时学生还要积极投入,善于联想。例如,学生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会遇见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ran out of the building (三个穿警服的人跑出大楼)时,这里的in表示穿着,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和in red ,in school uniform 联系起来记忆。又如,学生还会遇见stop taking notes 这个句子,学生还可以自己区分以下stop to do 的用法。如果自己区分不清楚的,就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二)

  一、传统的英语课前预习

  基于对课前预习肤浅的认识,以往我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复习巩固知识方面的作业,甚少布置涉及预习新知识方面的内容。在布置预习的作业时,也只是怀着“学生做是棒,不做也罢”的心态,在黑板上写上“预习第几课第几部分”就了事。懒惰的学生可开心了,因为这就等于没作业,自觉性强一点的学生也不知道该怎样预习,也就只在书上画画圈圈。学生普遍认为,反正上课时老师也还是会讲到这些内容的,只要上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就够了。由于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我也没严格要求,所以,在新授知识时我往往当学生们就是一张白纸,得花大量的时间在新授的环节上,课后也花很大的精力在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上,根本没时间去思考过预习对课堂实效、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有预习的效果了。

  二、对英语课前预习的认识

  随着学校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构建实效课堂行动研究”课题以来,我逐步地体会到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其实,学英语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也就是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带着疑问去听课,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更好地听课,更好地掌握知识。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知识带有比较强的连续性和交际性,更是因为课时的缺少,语言环境的欠缺,所以小学英语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课堂实效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各主学科对课前预习和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人也对小学英语预习方面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本人的所想所思!

  三、英语学习方案的使用

  叶圣陶老师说过:“预习原是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的确,小学生的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尤其对于初步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完成的。因此,我们尝试以“学习方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为学生搭建课前预习的知识阶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方案”中,我们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内容,把下一节课学生将要掌握的内容和基本程序也呈现出来。通过预习,学生一改从前带着空脑袋进入课堂等老师传授知识的现象,学生课前有了知识储备,就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只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表现,课堂就会变得思维涌动。由于“学习方案”的使用,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带来变革,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表现、充分展示,老师只在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点拨就行了。“学习方案”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也喜欢老师使用学习方案,觉得使用了学习方案,让他们事先知道上课内容,并能有目的进行课前预习,学习效果比不使用要好得多。

  四、英语课前学习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预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细化预习内容

  为什么以前“预习”没有取得效果?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不知道预习什么,也不知到底该怎么去预习,责任在于教师没有为学生做出有效的“学习方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没有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第几页”“预习第几课的单词”等等这些含糊的预习作业,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要让学生的预习具有实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出“学习方案”,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新授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精心设计、细化预习内容。如在新授六年级下学期第十课的“conversation”中,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

  1、听课文录音,划出不理解的短语或句子。

  2、跟读录音一遍,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Are there any beaches in Tibet?

  (2) How are they going to get to Tibet?

  (3)Can they go camping?

  (4)Where are they going to stay?

  3、上网或看课外书,查找一下西藏的气候及地理特点,上课汇报。

  有了精心设计的预习题目,学生预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也就变得有话可说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渐进性原则:预习内容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贴近学生知识水平

  “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知识阶梯,“学习方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因此,设计“学习方案”时,我们就应该考虑预习的内容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同时应降低难度,给予学生 “过五关,斩六将”的战斗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层次性原则:预习内容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分层设计

  预习是要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独立的思考,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的获得新知识。但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学生心理发展及智力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这种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了。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的自觉性和领悟能力就相对差一点,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就应充分考虑他们的能力,降低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做“学习方案”就要分层设计,如A级题目为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题目增加一点难度,为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而设计;C类题为拓展题,为优生设计。特别是在初始养成学生预习习惯阶段,为激发和培养他们预习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刻苦攀登,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英语课前预习的评价策略

  美国著名专家曾说道:“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因此,检查和评价预习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怎样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和效果呢?如果教师逐一在课堂上检查,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相反,如果教师没有意识、不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就会逐渐松懈,必然会失去预习的热情。怎样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关键是如何给学生课前预习予以正确地评价。我们可以根据预习的内容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激励性的原则,采取多元的、多样的评价策略。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我们只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评价对象。我们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评价,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和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评价,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

  1、教师评价

  对学生进行预习评价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鞭策和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二是了解学生课前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督促。每节课上课时应利用一、二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要有针对性重点检查班级成绩不太好,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同学就行了,好学生一般都会自觉完成,对预习作业完成好的要及时激励,对做得不够的予以鞭策。老师了解了他们预习的情况,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随着教师对预习作业的严格把关,学生逐步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自然就把预习放在一定的高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每次使用预习方案后,本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掌握最好的和不好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这样逐渐的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改正自己。有时,学生自我评价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获得成功感。尤其是困难学生的自我评价,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及时发现他们的在预习方面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

  3、同伴评价

  与学生自我评价一样,同伴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把“学习方案”同桌交叉检查,进行互评,用“Very good/Good/So so/Bad”记录评价等级,每月统计一次,比一比看谁课前预习做得好?其次根据学生实际,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谈预习心得,比一比看看谁的观点最合理?看谁提出的问题多?通过小组间的互问、互答、互评,调动了预习的兴趣,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人还发现,有了评价任务在身,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倾听,并不时做些笔记,以便评价的时候能有理有据,同时,他们拥有了更多练习听力的机会。

  4、家长评价

  我们设计“学习方案”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家长动起来,让一切能为我所用的资源动起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经常有家长在旁适当指导,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鼓励和肯定,会让孩子预习更得法。为了调动家长的力量,发挥他们在家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我在“学习方案”中通常会加入家长评价的内容。如:把你学会的单词与句子读给父母听,父母评价:优( )、良( )、中( )、差( );让父母给你听写刚学会的英语单词,父母评价:每对一个得一星,八星( )、七星( )、六星( )等等,由于家长参与指导、督促、评价,家长因素就被调动起来了,预习也就更具实效了。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1、分层评价

  上面已经提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均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预习评价上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可以采取分层次评价,教师和每位学生可以根据学生本人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学生有进步就要肯定,给予赞扬。对于那些平时好的表现较好、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在他们预习后能正确的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只用“Thank you!”来肯定他们的回答;而对于那些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的学生,当通过预习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抓住时机“Good/Very good/Cool/Wonderful”等评语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预习作业必须整洁、准确率较高,达到这样的要求则能得到“A+”;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完成预习任务,基本准确就可以拿好的等次了。

  2、精神激励

  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作业时,写上一个“Not bad”“Good”“Excellent”“Super”等;通过发短信给家长报喜的方式肯定学生的付出;在优秀的预习作业里写上表扬性的评语,再钉在教室的“English corner”上供同学们欣赏;学期末评选出若干名“英语自学小能手”,颁发奖状和奖品……通过这些精神和物质上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预习”逐步过渡到“我要预习”。

  3、奖票刺激

  教育要给孩子们不断地创造新鲜感,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也是如此,每一种评价与奖励方式,如果长期使用会降低其效果。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会奖给学生一张电影票,学校每周安排一个晚托时间让拿到电影票的同学观看英语电影;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又改为奖励学生“喜报”信,让学生把“喜报”信带回给家长,并让学生买相册进行收藏;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会给学生奖励“购物劵”,学校在校内利用周五放学后的时间开一个“英语购物商场”,让持有“购物劵”的学生到“英语购物商场”购买学习用品,在“英语购物商场”购物时要求使用英语,持有“购物券”的学生如果想购买某种物品而又不会讲英语,就得向英语老师请教,方可购到该物品。总之,我们总是变着法子,让评价能起到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不断为孩子们创造新鲜感。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对“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方式表示喜欢,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课堂更有实效了。但是,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让我们把课前预习重视起来,使其成为有效课堂、成功课堂的奠基石。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错不了学习网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