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人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放”——创新的天地
“放”指开放题,重视开放题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如:“在一个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原来比较谁大谁小?”题目既没有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多大,又没告诉学生从哪里挖、有无挖透。因此题目的条件、解题策略、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发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奋力创新,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破”——创新的关键
“破”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它要求学生思维能够灵活变通,不拘一格。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它的内接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此题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计算得出半径的长度,只要知道半径的平方,用等量替代的方法就可以直接求出圆的面积。
“直”——创新的闪念
“直”指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型启发、变换角度、类比形式和逆向思维,使学生获得新的闪念,诱发思维灵感。例:圆中以圆的半径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多数学生用习惯的思维方式一味追求半径的具体数值,结果解题却陷入了困境。如果从整体出发直观感知,就会发现正方形的面积10正好是圆中半径的平方,据此圆的面积就可以直接得到3.14×10=31.4(平方厘米)。
“想”——创新的翅膀
“想”即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个密封的长方形玻璃水缸,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里面装水的高度是2分米。现在要把它重新翻放,水深最多是多少分米?”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疑”——创新的动力
“疑”指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创新的机会。例:学生在学完了“角的分类”之后,或许会问“185°的角是什么角?”又如学完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学生也可能会提出1.25×12-1.25×8可以简便为1.25×(12-8)吗?乘法分配律在除法中也同样适用吗?11÷0.25-10÷0.25会不会等于(11-10)÷0.25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持赞赏的态度,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质疑、猜测、释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异”——创新的良方
“异”即发散思维、求新求异,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如:“某修路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800米,9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8天就全部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按照常规解法为:800×9÷8-800=100(米)。有一个学生说:“用800÷8=100(米)计算就可以了。”他解释说:“9天任务8天完成,提前了1天,原来一天修的800米就必须分在8天内去完成,因此800÷8也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的米数了。”
有关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推荐: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效研读教材,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变多了,文字内容相对少了许多,所以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知识体系,以便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我们都知道,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因此,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教师要采用讲授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的特点,有时要求学生用细铁丝制作立体几何模型,以便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长短和位置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但不能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全部写出来,也可以只写部分。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满堂灌。教师应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有效性,形式要多样,注意学习的覆盖面,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只有恰当时刻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反馈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定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相关的文章
【数学学习方法】图文推荐
网友评论